太阳能市场的贸易战未见止步,预期后续将有更多第三地建厂或与当地厂商合作等形式出现。
这两则政府文件都表明,清洁能源对高污染能源的替代即将开始,而光伏能源将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顺风光电郑建明、福斯特林建华也凭借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分别位列榜单第121位和第241位。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火电和水电为主,二者合计占比超过95%,其中火电占比几近80%。顺风光电于2011年7月登陆香港主板市场,募集资金4.33亿港元,随即遭遇光伏业全面危机。不过,核电仍为国资垄断,早前凭借华锐风电而上榜的富人韩俊良和尉文渊随着公司被ST,也已作别富人榜。2014年以870亿元身家成为首富的李河君,其旗下汉能薄膜太阳能市值自2014年初以来暴增5.6倍,达2700亿港元,一时风光无二。在环保压力下,无论是民众诉求还是政府主观意愿,都迫切希望改变能源结构,降低高耗能、高污染的燃煤消耗,新能源领域因此成为投资热点及造富新空间。
彭小峰还打出了互联网味道十足的营销口号:越赚钱越环保,越环保越赚钱。作为发电支柱的燃煤价格也因此受到强烈冲击,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从800元/吨,跌至500元/吨之下。关键是光伏电站的出力功率必须尽快给予规范,目前唯有我们国家的光伏电站是按照每一块光伏组件加起来的总峰值功率标定的,这个标定是不符合常理的,无论是燃煤机组,风电机组,还是电动机,都是按照交流输出额定功率标定的,至于你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到达额定功率,那是设备或发电系统的技术路径和转换效率决定的。
但在这次慕尼黑光伏展上你可以看到,奔驰、宝马、特斯拉都来了,光伏加储能已经成为下一个阶段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储能发展的方向毋庸置疑,它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存储电量上,而且能够平滑电力资产,打破传统电网主架构,最终实现彻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变革。实际上光伏电站一旦投入运行,能改变的参数几乎没有,运维的信息化最多也只能保证原来可行性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目标日前,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仁贤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国际光伏展上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行业回暖一线企业感触最深。但西北集中光伏电站限电的原因是电网峰值容量不够,消纳能力有限,所以加上储能后可以最大潜力实现企业投资回报。
关键是光伏电站的出力功率必须尽快给予规范,目前唯有我们国家的光伏电站是按照每一块光伏组件加起来的总峰值功率标定的,这个标定是不符合常理的,无论是燃煤机组,风电机组,还是电动机,都是按照交流输出额定功率标定的,至于你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到达额定功率,那是设备或发电系统的技术路径和转换效率决定的。如果不能正确专业地理解光伏产业的发展特点,恐怕会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误区一 光伏短期内不可能取代化石能源有一种观点认为:受制于较高的成本和能源技术转化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替代化石能源。我们完全不需要为了夏季某一天的峰值功率再去建设一个燃煤电厂,通过电价的市场调节和电力储能的科学安排,是完全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储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只有跟得上光伏等清洁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而加速能源替代。
克制的限电对光伏电站平滑功率是有效的,对于优化计算削平电网设备投资也有利。误区二 能源互联网大幅提升光伏发电绩效2015年或许可以被称作能源互联网年。光伏业界应该对创新方向有清醒的认识,光伏系统和光伏电站创新求变体现专业的精神还是要回归本源,最根本的工作依然是光伏系统本身的技术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关键部件研发、系统本身的优化等创新工作,核心是光伏组件效率的提升。有些企业夸大光伏组件的衰减、不一致性和质量问题,来强调某个零部件的重要性和能力,这是不利于产业务实发展的过度营销行为。
所以现在需要启动国内政策,迫切需要补贴及时雨。在欧美市场上,公认的是串并联方式的组合对光伏系统发电影响并不大,特别是对于兆瓦级以上的电站,很多企业推出了2.5MW的单路MPPT的集中逆变器,甚至4MW的单机逆变设备。
今年以来,中国和全球光伏应用市场持续转暖。事实上,随着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提升,主流企业生产的每块电池板,稳定性和一致性相差无几,即使寿命期内有部分衰减,同一批次的组件其衰减也几乎是同步的。
从国内应用市场看,今年中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设定为17.8吉瓦;从国际市场看,有预计称201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增长25%,接近60吉瓦。实际上光伏电站一旦投入运行,能改变的参数几乎没有,运维的信息化最多也只能保证原来可行性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目标。在曹仁贤看来,解决这一问题又回到了刚刚提到的误区四,即当前迫切需要推动储能发展。互联网只是提高电站可利用率的一种手段和实现途径,不能不切实际地舍本逐末,迷失创新重点和方向,片面指望自动化手段会给光伏电站带来巨大效益。误区三 光伏组件失配损失严重熟悉光伏电站的人都知道,对光伏组件构成的系统进行功率测试时,会因为某个组件差异或失效出现拖累系统发电的情况(俗称木桶效应),此时通过组件的独立MPPT或优化器来解决。在这次慕尼黑国际光伏展上,主流的国际光伏企业鲜有将能源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重要的产品进行展示的,更多的还是展示光伏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但这一观点曹仁贤并不认同。所以并不是说光伏不能限电。
当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领域中存在五大认识误区,这些观点和逻辑被人为扭曲。眼下企业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储能效率,延长电池寿命,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储能扶持政策的出台,加快储能项目的示范和补贴,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箭在弦上。
只是光伏限电应该非常克制,目前在国内西部大型光伏电站是主流,过去的方法往往是通过电网平衡。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补贴降低可能会放缓部分市场增速,但中国、日本、美洲、印度等新兴光伏市场迅速崛起,势不可挡,将成为拉动全球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的电站后期发现有一些大的缺陷,纠正这些缺陷需要重复投入,在这些电站上能源互联网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早期的专业设计和质量把控是最关键的曹仁贤说。规模效应将加速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产业的稳步回升也将形成技术进步的正向推动力量,能源替代速度加快,全球太阳能以及风能将大幅替代传统能源。光伏发电将在全球范围内承担更大的电力供应任务,取代化石能源成为新的常规发电技术。曹仁贤表示:对于光伏限电应该理性看待,在欧洲光伏10%以内的限电是合理的,限电的目的是平滑整个光伏发电的峰值装机容量,倒逼光伏电站技术创新和追加储能装置。
另外,随着大家对化石能源环境代价的进一步认知,清洁能源倒逼化石能源退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从2025到2050年再翻3倍,到本世纪中叶,全世界光伏发电容量将达到近3000GW。
但在这次慕尼黑光伏展上你可以看到,奔驰、宝马、特斯拉都来了,光伏加储能已经成为下一个阶段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曹仁贤说,特别是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起步,新进入者是来自于不同行业的多元投资主体,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光伏产业的理解还很感性,因此,主流企业更应该注重务实和客观。
误区五 光伏电站不能被限电近日接连有媒体报道,甘肃某大型光伏电站限电50%,新疆某光伏电站限电40%。技术专家出身的曹仁贤认为,市场回暖并渐趋理性,业内企业应当共同努力,推动光伏行业理性健康发展。
储能发展的方向毋庸置疑,它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存储电量上,而且能够平滑电力资产,打破传统电网主架构,最终实现彻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变革。个案被媒体放大之后持续发酵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情绪。其火热的形势不仅体现在与互联网+有关的能源相关企业以股市新贵的形象出现颇受追捧,更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特别是光伏企业将能源互联网升格为企业战略。国家能源局在去年的十三五能源规划会议上提出,拟计划实现到2020年,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分别达到1亿和2亿千瓦以上,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分布式光伏在用户侧可实现平价上网;从全球视野来看,未来十年即到2025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
曹仁贤表示,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拉动下,未来十年全球将进入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加速期。中午阳光丰富时的光伏电价,应该比夜间通过存储的光伏电价要便宜,这是真正的市场调节。
因此,尽管当前各国家乐观看待和积极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但仍然认为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地变化尚需时日,不可能很快实现。他表示,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要大力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储能的问题。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光伏组件的质量差异如此巨大,需要大量使用独立的MPPT、或单独的小型、微型逆变器来进行优化才能提升效率呢?曹仁贤认为这有认识上的误区。任何行业的创新活动都是有重点的、务实的,喧宾夺主的行为不仅昙花一现,恐将耽误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大计。
© 1996 - 2019 攀高结贵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便民河